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车企新能源战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车企新能源战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比亚迪频出新款,究竟是什么战略眼光?
题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下边我来说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比亚迪作为国内车企当中新能源业务发展最快的
一家车企,在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之后又把重心转向了传统的燃油车业务,并且在最近来说,新款车型上市比较频繁,那么说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打算,对于之前的老旧车型不会造成冲击吗,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先说战略布局。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的燃油车业务表现都比较一般,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重心不在这里。但是最近新款频频上市,这说明了比亚迪对于该区域的重新重视以及发力。从推出的车型来看,比亚迪已经摆脱了之前的设计与品牌束缚,可以有了脱胎换骨的表现,这样的话对于重塑品牌影响力以及形成朝代序列车型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现在的比亚迪采用的都是王朝车标,在宣传角度来说已经跟之前的老旧车型有很大的区别了,所以说为的是加强影响力以及重塑品牌形象。
至于说对于老款的影响,我觉得并不存在或者是影响很小。从推出的新车型来看,唐二代是唐的升级,宋MAX是空白区域的填补,全新上市的全新宋也是对于老款的一个整体提升,这在汽车内部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的推陈出新,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况且只是的比亚迪燃油车业务并不怎么样,旗下的老车型多以F3,速锐为主,与王朝系列没有冲突。
要说比亚迪前些年在埋头钻研,那么现在就是展示成功提升自身高度的阶段了,对于频道推出的新车,我觉得是积极向上的表现,有其他意见可以留言评论,我是小辉,一个非专业的汽车评论员,喜欢我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车,侃车,玩车!
比亚迪、北汽、江淮等车企如何规划2018年新能源“小目标”?
比亚迪:比亚迪既造电动车电池也造电动车,但是这也给公司的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一是,其他电动车企业不大可能使用比亚迪的电池,用自己的钱补贴竞争对手。二是两项业务同时发展,营业成本偏高。比亚迪已经有意将电池业务分拆。
从电动车业务来看,2017年比亚迪销售新城11.37万辆,同比增长13.4%。2018年公司的销售目标是达到20万辆。
根据比亚迪在2017年中报中披露的公司发展策略,在2017年公司一是注重海外商用车市场,二是稳固国内私家车市场。
同时,比亚迪还将扩展新能源车的应用范围,从私家车、公交车延伸到环卫车、城市商品物流、道路客运和城市建筑物流等常规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于仓储、矿山、港口和机场等四大特殊领域。
北汽新能源, 2017年全年销售纯电动汽车10.32万辆,在纯电动车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一位。
比起新能源已经在***借壳上市。2018年1月22日晚,S*ST前锋发布公告,拟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北汽新能源100%股权。
北汽新能源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纯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2015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在2016年得益于财政补贴和处置资产,公司扭亏为宜。而在2017年1-10月,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仍能盈利。
江淮汽车:
根据公司发布的产销数据,2017年江淮汽车销售纯电动乘用车28263辆,同比增长53.86%。2018年公司的销售目标是5万辆。
江淮汽车在2017年和大众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纯电动汽车,公司已经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IEV6E、IEV7 和 2017 款 iEV4 车型,丰富纯电动汽车产品线。
说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不得不提及我们的自主品牌。作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我们的自主车企从中也是吃到了不少的甜头。今天我们就从比亚迪、北汽、江淮这三个老牌自主车企,来看看它们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究竟如何,同时也能看出它们对于这个市场的不同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一点,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在国内的合资品牌或是其他在销量上都是比不上自主品牌的。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一些车企的新能源车售价较为亲民,另一方面则是政策方面的原因。
先来说说比亚迪。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一直坚守则自己的542原则,即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全时电动4驱、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这样的542战略不仅让比亚迪的名声大振,更是夺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在2017年,比亚迪在总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上达到87748辆,位列销售榜第二位。
再来说说北汽。我想有很多小伙伴都见过路上行驶着的共享汽车,而这其中北汽新能源的车型则占领了绝大部分。此外,在北京市场上,北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是节节攀升。在2017年,北汽新能源总的销售量为102696辆,位居销售榜第一位。
快速布局新能源领域,丰田如何后发先至?
在汽车行业中,丰田汽车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很多事情上,丰田的决策速度不快,甚至略显保守。但如果是丰田认准的事情,则会全力投入,效果往往超出预期。
所以,当丰田汽车去年12月在总部东京宣布,正式加入激烈竞争的电动汽车竞赛,到2025年以前,要在全球推出超过10款纯电动车型时,立刻引起了汽车圈的注意。
按照丰田的规划,自2020年起,丰田将在中国市场率先导入纯电动车型,从这一战略方向也可以看出来,最要留意丰田新能源战略应属我国汽车业,这里也将会是丰田电动车的主战场,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可能因丰田的到来发生改变。
大家可能也都看到了,丰田的新能源战略是从2020年起,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又是怎样的呢?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划,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达到500万辆的规模、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来看,丰田的进入时机真的是显得有些滞后了,在这样的条件下,丰田如何后发先至?
众所周知,丰田在混合动力领域以及氢燃料电池领域上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技术壁垒,对于市场来说几乎接近寡头的地位,而无论是混合动力车还是氢燃料电池车都离不开电池和电控的技术,这些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可以完美移植到纯电动汽车上。
据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寺师茂树介绍到:“一般混动车型的电池储电量越大就会越省油,而丰田的混动车型则在电池容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电池、电控单元、电机等之间的电能传输效率,同样也能实现相同的节能效果,这些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在纯电动车型上,在同样的电池容量下,丰田的纯电动车将拥有更高的续航里程。另外丰田在电池耐用性上同样具有优势, 2012年上市的初代普锐斯插电混动版以及2017年上市的普锐斯第二代车型的电池耐久度均达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第二代普锐斯在使用十年后,电池容量的维持率仍能达到初始状态的75%。”
中国传统车企齐发力,各自的新能源布局进展得如何?
国内新能源遍地开花,比亚迪,北汽,吉利,[_a***_],长安都在推出各自的新能源汽车,但最早的要属比亚迪了,磷酸铁电池技术十分成熟,比亚迪的新能源客车已经卖到了欧洲市场,国内的唐,宋卖的也不错。但国产新能源产品定位都在中低端,没有像特斯拉级那么高级的,除了最近很火的蔚来,蔚来是一家2014年成立的汽车公司,以互联网思维模式进军汽车行业的车企,推出的ES8定位为豪华级电动SUV,直接对标特斯拉,产量也突破了一万台。我国是石油***匮乏国,大量的石油需要进口,为摆脱石油依赖性,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所以新能源汽车将来会越来越多,待电池技术突破瓶颈的时候,也是传统燃油汽车告别历史舞台的时候。
问题描述中PPT互联网汽车看似是热度极高但这种状态是“伪繁荣”,因为90%的PPT企业都没有造车的基础储备,不论多高新的科技最终是要落地到车辆才能实现【终端+智能化】,否则只是一个模拟智能系统而已,拿去造游戏机倒是没问题。
PPT造车依靠的是传统车企,但PPT和传统车子是“弱弱联合”的乌合之众,核心技术多见于控制系统而实际新能源汽车最能体现核心技术的电机、电池基本依靠***购,这两点才是成本最高的。
如果后补贴时代过渡到无补贴时代这些品牌多数连控制成本的能力都没有,代工高昂的费用加之动力电池成本的明显提升利润会被压缩到极致,一旦成本高于补贴时代的售价负盈利就要开始了。想要涨价即使连共享或网约领域的市场也不会买单,因为注定会有一批传统车企是无需涨价的。
电动汽车应该比燃油汽车便宜这话是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船夫放出的狂言,不过这个人吹过的牛基本都一一实现,电动汽车价格的下探也确实有趋势。
国产车传统车企有制造电池能力的凤毛麟角,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是其中的代步,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补贴取消之后成本提升价格势必要上涨,但比亚迪自产的磷酸铁锂和镍钴锰酸锂电池成本也许能低于广泛使用的镍钴锰一半及1/3左右,这个品牌本身就有抗退补的能力所以不会涨价,IGBT核心技术的提升对于续航能力的提升能再次拉低成本。
所以比亚迪涨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其他品牌不涨价已经没有优势再涨价等于宣布破产,压力会从车企转嫁到它们的电池供应商。供应商的价格只能逐步下探但比亚迪还有依靠车辆利润或其他十余个领域反哺电池利润的能力,这些是纯粹的电池生产商不具备的优势,价格战达到最后会有一大批电池供应商和新能源品牌消失。
在这场有很大可能性出现的竞争里还有能力留存下的品牌会非常少,个人预测出比亚迪以外还会有长安汽车、北汽新能源、以及吉利汽车,长安北汽已经和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吉利自主研发投产电池工厂,这几个品牌或形成联盟或走自研道路,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还是这几个巨头。
PPT企业需要的是一家强有力的代工厂以及廉价的电池,但优质***已经被传统企业把控这些互联网汽车多数会是昙花一现,最理想的结局是成为传统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而已。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车企新能源战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车企新能源战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