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旗汽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红旗汽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现在的红旗车不用老车标?现在的车标太难看?
图集
2:1字型-立体小车标,适合车型H系列。
红旗汽车分为三类车标,分级的参考应有两点。其一为区分车辆等级定位,比如定位「领袖级座驾」的L5就得用迎风招展大车标,这枚车标的气质就像是仪仗队手握旗杆稳步前进的状态,气场强大适合D级车标准的L5。车标与车辆的匹配度很高,组合象征的是大国威仪,以一种从容与淡定;如果把这枚车标放在H5或HS5上会如何呢?相信视觉效果肯定是不伦不类。
原因二:迎风招展大标并不适合普通代步车,因为这枚车标过于立体,而且标志的最前端过于尖锐。如果在行驶中碰撞到行人则有极高的概率造成二次伤害,这就是立标为什么会被淘汰的原因;早期知名度较高的汽车都有立标版本,比如福特、别克、凯迪拉克、林肯、捷豹等等。然而随着对碰撞安全保护的要求不断提升,目前仅仅剩下有些豪华汽车使用立标——这些车不怕二次伤害吗?
理论上不会有车企不考虑这一问题,所以仅存的立标汽车都进行了特殊的设计。比如奔驰的三叉立标可以轻松的推倒,劳斯莱斯的飞天女神立标有碰撞收缩的功能;特殊的设定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只是这种车标的制造成本太高所以还是没有普及。至于红旗L5的立标并没有特殊的保护,但是这台车在道路上似乎也并不常见,其5.5米的车长气场十分强大,大部分行人或汽车都会自动远离这台车所以也就不用担心碰撞保护的问题了。
H系列是红旗汽车所谓的“主流车系”,其量产车参考H5/H7/HS5等已经开始面向C端真正有销量。这些车定位偏低的红旗汽车是会在各种道路上驾驶的,用车环境的复杂决定了车标不能使用过于尖锐的迎风招展标;至于「1字型」车标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圆润的造型在接触时不会产生划伤或穿刺,所以主流车就得用这枚车标。
贯穿引擎盖与中网的立体车标适合运动型汽车,因为这种设计确实很炫酷,「1字车标」在这些轿跑车或C/D级SUV上会显得过于渺小。所以为何适合不同车辆的定位,车标也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调整。这就是红旗汽车会有多美车标的原因,且细分后还有不同的方向盘车标,比如向日葵车标适合L系列,红酒杯车标则适合普通的高端红旗汽车,每一种车标都代表了不同的寓意,适配的车辆与用户画像也要针对性进行调整。
编辑:天和Auto
本人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营销理念培训,对产品宣传的手段,略知一二。对于商标的问题,虽然不专业,但还是有一定见解的。
那么为什么红旗不用老车标,而用新车标呢?新车标是不是太难看了?
我们都知道,车标是汽车身份与品味的标识,一看车标,就对一个车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
老车标为什么要换掉,老车标包涵的汽车文化价值全是老车的文化价值,因为你的技术更新不更新从车标上看不出来,只能从车标的更新上才能与同系列产品的老产品分开来,说白了就是便于分别,就是要告诉大家现在的东西跟过去的东西不一样。
所以大公司一般都会不间断的更新与优化自己的商标,可口可乐的商标一直在优化,宝马的车标也一直在优化。而红旗的车标与宝马的车标相比,变化偏大,而不像宝马是循序渐进的变化。甚至可以说红旗简直是跳跃式的变化,跟老车标的关系太小了。
既然车标往往是代表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那么现在的车标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变更,技术在进步,人的理念也在进步,车标不能一成不变。
既然要变,现在的车标只要跟自己之前的车标有关联性就行了,有继承有发展就行了。
现在的车标不好看,问题并不太大,过一段时间肯定还要换掉。其实好看不好看,全在一个人的审美出发点,无法统一。
红旗的汽车怎么样?
说实话,红旗接地气以后销量确实很惊人。除了厂家在营销策略和维保渠道建设方面很有本事之外,红旗车本身的最大品格就是扬长避短。
大家都明白红旗原来是专供贵宾乘坐的,所以说红旗只要搞定大空间和舒适度,加上红旗一贯坚持的中国风设计会很讨喜的。
现在销量和口碑确实也证实了这点。
红旗的车就质量和工艺来说应该是没问题的!想当年红旗也是中国豪华车的代表,各方面配置都不错,算是国产良心车了,曾经也是为世界各国元首所钟爱的豪华车之一,可惜现在发展的不行。
红旗轿车有两款旗舰,一款为标准车身长度的基本型旗舰,另一款为采用加长车身的加长豪华型,旗舰的设计制造工艺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林肯都市”属于同一平台。
红旗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品牌,不过选择这台车要做好几点准备,一是售后维修保养方面的局限性会比较明显,有什么问题只能去4S店,而且红旗的4S少的可怜,二是出远门的时候最好提前做一个全面检查以免半路抛锚,红旗现在的保有量很小,零配件的普及率也并不高,如果半路抛锚,很难就近找到能修的地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旗汽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旗汽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